校友风采

用画笔谱写绚烂人生——记57届校友李子侯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7-03-10
    

用画笔谱写绚烂人生

——记57届校友李子侯

   

    李子侯,1957年毕业于平湖师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会员,浙江 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画院、西泠书画 院特聘画 师。李先生擅长工笔,他的画 作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他笔下的鹤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享誉全国《江 南蚕忙》、《桑园曲》等一系列展现江 南水乡美景的作品也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绿色的童年  萌生美的感受

    1938年,李子侯出生于浙江 海盐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全家靠父亲一人经 营诊所维系生活,日子过得平平静静,安然自得。李子侯的童年生活就在父母的关爱下,在江南水乡的细细滋润中,拉 开了一幅浸透着绿色饱含生气的画 卷。他常常在放学后抢着帮母亲干活,有时索性光着脚丫到地里割草,忙完了就坐到田埂边看一会儿书,随地捡一个小树杈在地上画 上几笔小桥流水,花草树木都成了描摹的景致,闲时自己还动动心思给家里做些笔筒、筷筒,父母看了都觉得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对美术的爱好,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在李子侯的心灵深处开始悄悄发芽。有一天,父亲从城里带回来一本小画 册,李子侯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他拿起笔来就照着样子画了起来,那股子认真劲儿,李老如今想来都觉得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在小学的手工劳作课上,李子侯做的纸工、泥塑总是最好,上了中学,他参加了学校的图画 小组,经常组织同学们课余时间一起外出写生当时学校美术课实行加分制,李子侯常常因为画 多质优,美术成绩都要超过一百分。开明的父亲一直鼓励李子侯多看书,多学习,鼓励他要继续求学。1954年初中毕业后,李子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平湖师范,继续学业。

火红的青春  迸发艺术追求

    说起在平湖的年时光,李老至今仍是记忆犹新,以一种油然而生的眷恋之情向我们铺展开一幅刻满青春岁月印记的多彩图景。那时侯,平湖师范校舍规模不大,小巧精致,全校共有十几个班,学校推崇全面发展和师范生的素质教育,没有刻意地分专业,在校学生样样都得学,从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到音乐美术文艺课程都有所涉及。李老说,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比如教美术的黄吟笙老师就毕业于上海美专,传统国画和西洋油画 都十分在行在这些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生们都很努力,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学习氛围,“在平湖师范,我各方面都还好,学习成绩不错,但美术还是最为突出的一门。”在平湖三年,李子侯对美术的热爱愈加浓烈,手中的画笔就此不曾停歇他担任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组长,自己张罗着办起画室,准备做画 工具,召集组员每周定期活动,遇上好天气就一起出去写生,煞是有声有色。“我当时是班里的图画科代表,每周两节图画课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擦黑板,整理讲台,为老师搬来椅子等等”。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李子侯身上实在恰当不过了从小对绘画情有独钟的他,在平湖师范,他把这种兴趣融化到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汇集成人生的一个理想,而后便开始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毅力让这棵理想之树开花结果。

入校不久,李子侯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画好画先要打好基本功,从素描画起,争取用在校三年时间画一千幅素描。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李子侯从来不纸上谈兵,而是用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去实现这个目标。他从忙碌的学习中挤出珍贵的分分秒秒在画室里,他仿佛进入了一个用画笔、画纸支撑的完美境界,双眼紧紧凝聚在所画静物上,饱满的思绪赋予它热情,把其中蕴藏的美倾泻于笔端,看似轻松平常的一勾一勒都融入了苦思冥想的创作激情。每画完一幅画,李子侯都要在画纸的角落处标上一个千分之几的字样,一方面表示自己已经 完成工作量的程度,一方面对自己也是一个鼓励,仿佛暗暗对自己说我又向目标前进了一步。

学校当时有午睡的规定,但李子侯为了抢时间画画,中午经常常偷偷溜到画室,他笑言“我不曾逃过一节课,但‘睡觉’却逃掉不少!”,李老回忆说,当时他的辅导员吕老师,有一天在画室里“抓”到了他这个为了画画废寝忘食的学生,他歉意地朝老师一笑面对如此勤奋的学生,吕老师在关爱的责备之外,嘴角也不禁流露出一丝鼓励的微笑。

李子侯画画的本领在学校慢慢变得小有名气,连地理老师也把他 过去帮忙画地图,制作相关教学素材。李子侯随身带着画夹画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用速写的手法描摹各色人物各种景致,时刻的思索与创作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灵感。每过一段时间,李子侯就把他的作品拿到黄吟笙老师那里寻求指导,黄老师每次都十分耐心地指出亮点和不足,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黄老师循循 善诱的教导让他受益匪浅,使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李子侯回忆说,平湖师范的老师很重视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自我启发。

平师的三年对李子侯来说是忙碌中度过的,他假期一般都不回家,留在学校里自己画画冬天的画室阴冷潮湿,砚台里的墨汁都结冰了,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下来就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为李子侯的人生之路艺术之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凝聚了不竭的动力。

平静的蓝色  执着的探索

1957年,李子侯从平湖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平湖解放路小学,教授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美术课程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他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热情,他白天工作,晚上就聚精会神地在画笔和画纸间享受创作的乐趣,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李子侯痴迷于画画的故事从校内传到了校外,经 常有银行、剧院、政府机关等单位邀他去宣传画,他欣然答应,不收一分钱全权代劳,因为做画是他的乐趣。

1958年李子侯调至平湖二中担任美术老师,继续在忙碌的工作中潜心创作李老常说我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画的确,小时候悠然自得的乡间生活和温柔恬适的水乡美景在李子侯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浓浓的故土情开启了他创作的源头。这一时期,李子侯创作了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多次参加华东地区和省内的美术展,其中以《西瓜丰收》和《修农渠》最为出色,年轻气盛的李子侯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960年浙江省成立美术协会,李子侯随即被纳为第一批会员。随后,平湖进行教育调整,二中被撤消,李子侯又来到平湖中学担任美术老师。此时,他心中已经 有了新的目标,他决心考中国美院希望到更高的学府里汲取艺术的精华。

    由低到高的跨越是充满艰辛的,但李子侯不曾畏惧,而是在攀登的过程中体味着其中的甘苦,埋头苦学向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当时李子侯因家庭原因被定为地主成分,这对他考学是相当不利的,但他相信成绩总归是第一位的,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1962年6月,李子侯报考了中国美术学院,和一千多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开始了真正的较量。面对基础素描,李子侯一反传统,征得老师同意后运用毛笔作画来了一个中国式的素描,随即就得到了老师的好评。最终,李子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美院,主修国画。回想人生的这一段经历,李子侯说“人生道路上要有理想,有了理想还要矢志不渝地去努力,面对困难,我很乐观,因为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1962年李子侯进入中国美院开始了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师承潘天寿、陆维钊、方增先、周昌谷、顾生岳、宋忠元等,在艺术的道路上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当时学校组织很多社教工作,李子侯被分配到绍兴诸暨开展社教工作,鲜活的生活场景给了李子侯丰富的创作题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历时半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展现秋收场面的作品,题名《入仓》,在学校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参加了1964年第四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引起人们的瞩目。李子侯对农村生活有着割舍不下的回味与眷恋,从而,广大的乡村生活题材就成了李子侯笔下常常出现的场景,一发不可收拾,他在创作的领域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临近毕业,恰逢文革,一切的理想与抱负在这场浩劫中化为泡影1969年,李子侯被分配到长兴文化馆工作,一呆就是十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年里他默默地在自己的空间里在艺术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热情的黄色  扬帆启航

    1978年,中国美院教职工队伍出现断层,急需引进老师,当年中国美院国画系党总支书记第一个就想到李子侯,并亲自到长兴为他办理了调动手续,已近不惑之年的李子侯得以回到校园里发挥他应有的价值。一旦重返母校,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上世纪80年代初他编撰的《工笔人物画》技法书一版再版,久盛不衰,发行数十万册。随后,李子侯便开始潜心研究美术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创作。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和客观环境交融而成的产物,是心血的结晶许多艺术家在选择创作母题时,往往不由自主地选择生他养他的故乡因为,故乡的记忆最深刻,故乡的感情最真挚,故乡的一草一木甚至能够影响一辈子,对故乡的爱让李子侯不禁用他手中的笔描绘着他心中的故乡。1984年创作的长卷《江 南蚕忙》,把江 南水乡从春到秋,从采桑、养蚕、摘茧到装船运输等等恬静而繁忙的农家养蚕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又一次获得了成功。1996年创作的并联画《桑园曲》先后展出于北京、上海、杭州,后被香港一位女收藏家收藏。这位收藏家携全家专程赴杭取画,她母亲出生于宁波,解放前赴香港定居,一见到《桑园曲》,便激动地对女儿说:“看到这幅画 ,我就像回到了老家,见到了家乡的乡亲们一样……”。  

    李子侯不断探索一条工写结合的新路,并努力从传统中、从各种绘画形式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在用纸和技法上作出各种尝试。他钟情汉代石刻、砖画、古代壁画,钟情明清年画,钟情民间雕刻、青花瓷和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从中汲取营养他的画室内,陈列着不少古陶、古瓷、古木雕、古砖、古瓦,时时观赏,时时有所启迪他还通过生宣纸、生皮纸易渗化的特性来营造透明清丽或深厚斑驳的特殊效果,形成独特画风。积极的探索给李子侯带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桑叶青青》、《采莲曲》、《艺传千秋》、《花如桃李》等作品先后入选多种全国性大展,多次获奖,有的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除擅画江 南水乡题材外,李子侯还特别喜欢画鹤一谈到鹤,李老便兴致盎然,娓娓道来,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的民间意识和对民间艺术的偏爱,在美丽的仙鹤身上找到了自由挥洒的载体。为了画鹤,他深入鹤类保护区,对鹤的生活习性进行深入的考察了解。国内画鹤的画家不少,但真正能深得个中三昧,画得高雅,画得脱俗,画出仙鹤身上所寄予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精髓的画家却不多,李子侯无疑是此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人誉他为“江 南第一鹤”。

    如今,年逾古稀的李老,在艺术情操的熏陶下仍然显得精神矍铄,朝气蓬勃,不禁令人想到凡高笔下的《向日葵》,黄灿灿的,充满活力。回首漫漫人生路,他感慨良多想到在平湖师范在中国美院的求学生涯更是历历在目当初的平湖师范如今已经成为嘉兴学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子侯先生还特地挥毫泼墨,赠画 作以示纪念,而且还给学校送来数本他的画 册,对学校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并衷心祝愿嘉兴学院越办越好,向着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方向迈进。

版权所有 ©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钟埭街道宏建路888号    邮编:314200    电话:0573-85235589    

传真:0573-83642282    电子邮件:phsfxy@zjxu.du.cn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6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