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记80届校友徐桦君
“作为普通的语文教师的我,注定一生是平凡与琐碎的,但是我没有权利放弃对卓越的追求;即使自己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也要让学生站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这是现任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徐桦君老师勉励自己的一句格言。
徐桦君,1980年1月毕业于平湖师范。作为一名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第四届功勋教师,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青少年科技活动、文学社活动优秀辅导教师,嘉兴市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嘉兴市“南湖百杰”,“国家培训”专家库专家,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兼职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写作教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等众多荣誉称号的教育界英才,他常说:“教师本身的成功固然重要,但是,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成功,获得比自己更大的成功更重要,这是做教师的天职。”
一、让语文生命开始律动
走进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徐桦君的办公室,会让许多人霎时傻眼:室内地上、凳上、桌上都是书本、报纸、专业杂志,连柔软的皮质靠椅也成了“书架”。坐在普通木椅上的徐老师说,他每天都忙得很,难得的空闲也会用来看书看报,根本没时间享受靠椅,“只要坐到办公桌前,就是埋头工作。”
正是这种埋头钻研的韧劲,让徐老师的语文课不仅仅生动,更让学生们体悟到可贵的“深度”。他的语文教学追求人文化、社会化、生活化。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开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种种渠道,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他强化第一课堂,即在教学中重视德育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健康人格;发展学生能力,特别是探究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正迁移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特别是拓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听说读写并重,建立以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力争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他丰富第二课堂,即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科普名著与名人伟人传记;举办文学沙龙与科普沙龙;开设文学、文化、信息专题讲座;开展配合有关节日的语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
他开辟第三课堂,即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如在日常语言交际活动中学习语文,在各科学习中学习语文,从影视中学习语文,在学校、班组各种会议、活动中学习语文,在其他各种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他的课堂教学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在安排教学内容上,知识含量多,教学密度大,做到丰富、适度而有效。在了解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基础上,审慎选取知识的扩展点,向深度延伸。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式,分清轻重、驰张,向过程要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准确而迅速地传递知识信息,加快教学节奏。深度知识从重从慢,精讲精练;浅显知识从轻从快,点到为止;努力使课堂教学形成轻重缓急、张驰结合、波澜起伏的交响乐章,让学生始终处于紧张而兴奋的状态中,筛选信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已经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曹静对他的语文课作了这样的归纳:深入浅出、由此及彼、旁征博引、幽默诙谐。已经考上南京大学的学生姚陈彪这样评价他的课堂教学:“对徐老师的语文课,我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绝。其实,我从小到大都不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太枯燥乏味。所有老师都几乎只有一个模式,就是在上面照本宣科,但自从进入徐老师的语文课堂,我的想法彻底改变了,我不知道语文课竟还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徐老师的课是充实而丰富的。他那渊博的知识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跨过地域的隔阂,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娓娓道来而又滔滔不绝。他的每堂课都会使我们获益匪浅。听徐老师的课实在是一种享受。”
徐老师荣誉很多,但他首先是一位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自1984年以来,他一直在高中语文教学第一线,已送出了18届高三毕业班。在2004届毕业班中,他所教的高三(11)班语文高考平均成绩达到了118.7分,48位学生中有25位学生的语文成绩超过了120分,这样好的高考语文成绩,是嘉兴市重点中学从来没有过的,真正创造了语文教学的奇迹。
二、让探究创新撰写精彩
1995年后,徐老师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如何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反复的思考后,开始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之路。
他把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小课题研究,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他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心理学、创造学等理论为指导,以语文学科中的创新教育为载体,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为突破口,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为切入点,以拓宽语文教学空间,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为追求目标,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探索的坎坷之路上,耕耘开拓,拼搏奋进。多年下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中学语文教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所指导的学生,共有200多人次在省级及国家级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与研究性作文大赛中获奖,其中有50多人获得了在高考中加20分的优惠权。另有四位学生因参赛成绩优异而获得了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自1997年至今,每年都有他指导的学生作品在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他与部分获奖学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教育信息报》、《钱江晚报》、《家庭教育导报》、《科学24小时》、《嘉兴日报》、嘉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徐老师在带领学生扩宽思路,深入探究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三个研究课题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一个课题获省政府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二等奖,一个课题获省级一等奖,八个课题分获嘉兴市级一、二等奖。还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部32.3万字的学术专著《小课题研究指导教程》,参与主编了一本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2万字的学术专著《研究性作文教与学》。他先后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或在省级及以上获奖的论文有150多篇,参与编写的书有30多本。
徐老师认为: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教学就没有思路;教学没有思路,事业也难有作为。他一直在努力追求做一位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同时,作为优秀指导老师,他帮助学生走出笨重的书本,以一种灵动的姿态研究身边的现象,真正做到了快乐地学习。
三、让勤勉耕耘成为习惯
累累硕果,来自徐老师的辛勤耕耘。多少年来,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他以校为家,放弃了多次外出考察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只要学校有学生,他晚上总是到校巡查。双休日和寒暑假成了他指导学生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的黄金时间。有时为了指导学生去参加竞赛,连续个把月,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有时半夜想到一个点子,就立即起床把它整理出来,第二天就与学生一起交流。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的吴珏说:“徐老师常常为给我们准备最精炼、最新鲜的学习材料而熬到深夜。其他班级有同学说他是‘铁打的超人’,但是当我们看到他眼角深深的鱼尾纹和肿得厉害的眼皮,我们明白他不是铁打的,而是对学生深深的责任感让他甘心这样掏心掏肺、付出所有。”
过年过节,当别人都在杯箸交错之际,徐老师还在办公室里刻苦钻研;当夜晚人们逐渐进入梦乡之时,徐老师还在办公室伏案研究。在学校,徐老师办公室的灯总是熄得最晚的。困了,洗把脸再干;累了,靠在椅子上歇一下再来。无数个夜晚,徐老师就是这样在办公室度过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徐老师用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
语文组的老师说:“不管你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徐老师对工作的干劲都不为过,日常的行政事务已经够他忙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学生的教学,没有放弃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并且都有着出色的成就。”青年教师张平则说:“徐老师本是我们学校乒乓球的高手,但他现在基本上放弃了这个爱好,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全部倾注在了学校的教学教育事业里。”考上清华大学的沈亚萍同学说:“如果一定要让我对徐老师说几句话的话,那我就说‘让我们的徐老师多一点空闲时间,好好休息一下吧’!”
徐老师说:“教学是烦琐的,过程是漫长的,业绩是平凡的。但只要能看到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我也会欣喜不已,三日而不知肉味。”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激励着他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工作着,“虽然我才华不高,虽然我资质愚钝,虽然我魄力不大。但我满怀激情,我刻苦努力,我发奋拼搏。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辅导好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项工作,搞好每一个课题研究,我将这种忙碌视为我的一种习惯,并一直坚持下去。”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但徐老师却认为,成功的教师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在课堂上得以体现,更要在学生中得到延展。教师在燃烧,但燃烧的是永不熄灭的生命激情,点亮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优化的也不只是学生的素质,还优化着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