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教师

当前位置 : 

马小婷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25-09-07

个人简介

马小婷,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等。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参与多项研究课题,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研究。

主讲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

代表性成果

[1]马小婷.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选择中的“趋职”偏好及生成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5,46(13):60-66.

[2]马小婷.追求承认:中职优等生的生存境遇与自我认同建构[J].少年儿童研究,2025,(01):87-95.

[3]马小婷.“寒门”职校中的“贵子”:对中职生学业成功的透视与反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16):69-78.

[4]马小婷.“夹缝生存”:“博士妈妈”学术时间的自主性阙如与生成[J].当代青年研究,2024,(02):64-74.

[5]马小婷.加速与减速:博士生学术时间体验的叙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3,(02):75-80+108.

[6]马小婷,王瑜.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分层与优化策略[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03):154-161.

[7]马小婷,王瑜.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与路径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2,10(03):27-32+2.

[8]马小婷,王瑜.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概念、内容与实践逻辑[J].教育导刊,2020,(12):5-12.

[9]王瑜,马小婷.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实践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01):27-34+182.

[10]王瑜,马小婷,吴艳梅.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与主要原则——基于“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21,32(06):37-46.

[11]王瑜,马小婷.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涵辨析、理论释析与教育路径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0,(05):32-39.

[12]王瑜,马小婷.我国民族院校办学使命与功能的历史反思[J].教育探索,2019,(04):21-26.

联系方式

E-mail: 1600086168@qq.com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平湖市钟埭街道宏建路888号  (314200)

电话:0573-85235589

传真:0573-83642282

电子邮件:phsfxy@zjxu.du.cn


友情链接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24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391号